《汽车4S店见习》课程标准
适用对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授课单位: 交通工程学院
学时: 60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杜爱娟,2016-11-15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王青云,2016-11-20
一、课程定位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员工入校第一个学期末的企业实践课程。
课程的作用:员工在学习了营销礼仪等课程后进入企业见习,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了解今后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明确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汽车营销师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1)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
(2)体现工学结合,突出以员工为主导、尊重员工个体差异的教学思想。
(3)校企紧密合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4)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全员参与的评价方式。
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4个典型工作任务:企业文化、汽车营销礼仪、汽车销售流程、维修业务接待流程。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名称 | 无 | |||
同步课程名称 | 汽车营销礼仪 | 汽车文化 | 经济学基础 | 汽车构造 |
汽车电器设备 | 管理沟通 | |||
后续课程名称 | 汽车实用英语 | 二手车评估 | 汽车保险与理赔 | 汽车营销策划 |
汽车销售与售后管理 |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 | 营销心理学 | 汽车美容常识 | |
汽车新技术 |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 | 经济法 | 营销管理 |
四、课程的目标
1.了解所在企业发展历史,企业文化,企业组织结构。
2.掌握展厅顾客的接待、产品介绍、试乘试驾、交车、售后服务各环节服务流程及礼仪规范,力求达到强化礼仪基础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学习者的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
3.了解维修业务接待流程。
4.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5.具有较强团队协作能力,有亲和力与人际沟通能力。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
序号 | 工作任务 | 知识要求 | 能力要求 | 学时 |
1 | 企业文化 | 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企业的组织结构。 | 储备知识 | 4 |
2 | 展车的布置 | 1. 学会洗车、抹车; 2. 掌握展车的布置; | 会布置展车 | 8 |
3 | 汽车营销礼仪 | 商务谈判与礼仪
| 熟悉前台接待流程与礼仪
| 16 |
4 | 展厅销售 | 展厅销售流程 | 熟悉展厅销售流程 | 16 |
5 | 维修业务接待 | 维修业务接待礼仪 | 熟悉维修业务接待礼仪 | 8 |
6 | 维修业务接待 | 维修业务接待流程 | 熟悉维修业务接待流程 | 8 |
六、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1)本课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2)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员工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创设工作和学习项目,提高员工学习兴趣,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3)员工以小组的形式在学习工作单的引导下完成专业技能训练,工作任务完成后,最后提交实训报告。
4)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员工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员工提升职业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2. 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建设
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员工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员工的就业创造机会。
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将员工分为若干个小组,分配到各汽车4S店见习。
员工评价
对员工实习期间的评价采用三方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考评。
5.教师要求
1)企业实训指导老师应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培训,具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取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校内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A、教师应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
B、教师应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C、教师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尽可能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资料。
D、教师应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员工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员工兴趣。
E、教师应具有比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F、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